《大器可以晚成》心得:別羨慕年輕就成功的人,你只是還沒發力

大器可以晚成閱讀心得

你是不是看到年少有為的人,都會很羨慕他們,自嘆不如呢?

我會,而《大器可以晚成》就是寫給我們這種人閱讀的。看完本書你將會學到:

  • 沒有及早成功不是你的錯,只是大腦尚未發展完畢而已
  • 考試分數並不能判斷一個人的潛力
  • 大器晚成者獨有的六大優勢
  • 果斷「放棄」才更接近成功?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嚴重的自我懷疑,或者痛恨沒有及早成功的自己,那請一定要繼續看下去,因為本書將會幫助你非常多。

Let’s dive in!


社會過分強調「及早成功」

J · K · 羅琳 ──《哈利波特》作者

J · K · 羅琳在學時成績平凡,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申請心儀的大學也未能錄取,只好選擇備胎大學;畢業之後因為缺乏目標,在當地商會當了一陣子的秘書。

之後她與一位男子結婚,並且生下一名女兒。但是他們個性差異太大,而且丈夫又有暴力傾向,於是婚姻不到兩年,J · K · 羅琳便申請了離婚。

此時的 J · K · 羅琳將近30歲,不僅失業在家,還有個女兒需要扶養,種種壓力與失落還讓她罹患憂鬱症,看起來完全就是社會定義的「人生失敗組」。但正是與社會的隔絕,使她能夠在家裡盡情發揮想像力,並在之後出版了《哈利波特》。

聽起來很振奮人心對吧!但是,現代社會卻越來越少聽到這樣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祖克柏、小賈斯汀、FTX 創辦人 SBF 這樣年少有為的故事。

接著,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富比世》的「三十歲以下三十位傑出青年榜」、《企業》的「三十五歲以下三十五位傑出青年榜」、《時代》的「三十歲以下三十位傑出青年榜」。整個社會開始強調及早成功的重要性,彷彿是在告訴我們「要是現在不成功,你的人生就沒希望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現行的教育體系就是一路考試、一路升學,接著在某個時刻有個重大的考試(學測、SAT等等),考得好的人就可以投身一流的大學,彷彿未來就會成為人生勝利組,從此功成名就。

但是,真的可以只透過這種考試來判定一個人的潛力嗎?J · K · 羅琳是《哈利波特》的作者,但是她在學期間完全沒有目標可言;肯恩 · 費雪在高中時被退學,但是他卻創辦了著名的費雪投資公司。用一個17、18歲時的考試來判斷一個人未來的成就,似乎不太準確。

這些未能在求學階段就展現出特殊才華的人,作者將其稱為「大器晚成者」,並且整理了大器晚成者獨有的優勢,告訴我們不要因為一時的失利而氣餒,因為你的好戲可能正在後頭!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大器晚成者的六大優勢。


大器晚成者的6大優勢

前面提到,社會對於大器晚成者可是一點都毫不留情,只要在青少年時期未能嶄露頭角,似乎就被認為未來的人生將會是平庸的。

但是,反而是青少年時期的不斷碰壁、不斷摸索,才能夠造就出大器晚成者專屬的6大優勢,而這6大優勢分別是:好奇心、同情心、韌性、沉著、洞見、智慧。

六大優勢的大器晚成者

好奇心

雖然沒有研究證實,但作者認為大器晚成的人比較具有好奇心,而且他們常常保有一種孩子般的特質。

好奇心讓大器晚成者想要到處探索,什麼都想試試,因此沒辦法全心學習某個技能,這樣及早成功的機會當然就會降低。但是當25歲之後,前額葉皮質將會發展完全,行為就不會那麼衝動,也更會考慮長遠的事。到那時,大器晚成者就有能力為童年保留下來的好奇心指引方向。

但是,那些從小就很成功的人,可能因為長期的壓抑,到後來好奇心就不再那麼強烈了。


同情心

同情心與同理心不太一樣,同理心是對別人感同身受;而同情心則是除了感同身受以外,還會採取行動,實際去幫助他人。

大器晚成的人在面對人生起伏時會更具有同情心,他們懂得反省與深思,比較不會以自我為中心。而一項 2012 年的研究發現:富有同情心的管理能減少27%的病假,以及46%的殘疾撫卹金。甚至,富有同情心的 CEO 平均能夠創造出比標普 500 還要高的投資報酬率。


韌性

臨床心理學教授莫頓 · 謝維茲認為,韌性不是一種被動的特質,而是「對逆境持續採取因應的行動」。

為什麼韌性是大器晚成者的優勢呢?大器晚成者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經歷過許多波折、挫敗,並且隨著年齡增長發展出一套面對困境的因應方式。大器晚成者相較於少年得志、順風順水的人來說經歷過更多磨練,因此在面對人生低潮時更不容易被擊退。


沉著

作者認為,沉著是「內心的平靜與鎮定,尤其是處於艱難的狀況下,情緒平穩無波」。而我們的大腦確實會因為年齡的增加而尋求平靜。

研究發現,冷靜的領導者比較具有成效,如果情緒太過強烈,表現就會迅速下降;而《EQ致勝》書中也指出我們在冷靜的時候比較有能力解決問題,也比較能好好傾聽。


洞見

洞見指的就是「突然想通了什麼」的感覺,但也不是坐在某個地方一直思考就會產生洞見。事實上,洞見依賴的是大量的經驗累積,並且在某個時間點突然連結、整合在一起。

或許你也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回顧過去,每個事件都是一個獨立的點,在當下看起來彼此沒有關聯,但最後卻連成了一條線」。隨著年齡增長,經歷的事情越多,產生更多的點點,我們產生洞見的機會也就更高。


智慧

「智慧」完全不等於「智商」,我們看過了無數「高智商罪犯」的故事,卻從來沒有看過「高智慧罪犯」的例子。

智慧應該是「依據知識和經驗的推理與認知能力」,例如人際互動、判斷對方的意圖、調控情緒反應等等,這些技能都需要後天的努力淬鍊而成,並不是學測考高分,或者銀行存款 9 位數就能夠讓你瞬間擁有智慧。

研究發現,智慧將會在 40 至 50 歲之間達到高峰,接著就一路維持高點直到最後一口氣。由經驗累積而來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做出高品質決策、應對進退、處理灰色地帶、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快速辨別模式等等,這些都不是年輕時的我們能夠輕易辦到的。


如何打造自己的命運?放棄!

最後,作者給了大器晚成者一個建議:「放棄」。

是的,你沒看錯!作者認為大器晚成者應該勇於「放棄」:放棄不合適的工作、放棄那些有毒的朋友、放棄你目前不喜歡的位置,甚至放棄迎合一些社會規範。因為只有透過放棄,我們才能真正跳脫現狀,找到那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但這個社會卻不鼓勵我們放棄,似乎認為中途放棄就等於失敗、爛草莓等等;很多書籍也都告訴我們:「只要堅持,成功自然會找上門。」堅持固然重要,但放棄有時候同樣具有其不可忽視的價值。

作者整理了放棄的三大好處:

  1. 釋放意志力:意志力就像是一種消耗品,每個人都有其極限。當我們能夠果斷地放棄不那麼重要的事,我們就能把更多的意志力留給真正值得的事情。
  2. 有助於身心健康:一些研究指出,當我們能夠果斷地放棄那些不太可能達成的目標時,我們的身體會分泌出更健康的荷爾蒙,且能夠享有更好的睡眠品質。
  3. 快速找到新的方向:在矽谷,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越常失敗,就越快成功。」當我們覺得某個方向已經沒有前景,而且你的時間、天分、資金都有更好的用途,那就果斷放棄,直接追尋下一個機會吧!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判斷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放棄呢?作者給的答案很簡單:只要你有個清晰的替代方案或B計畫,那麼果斷放棄就是明智之舉。

我們必須明白,放棄不代表懦弱。相反的,放棄是一種力量,一種讓我們更快速成長的方式。尤其在這個強調及早成功的社會裡,放棄正是大器晚成者能夠真正發光發熱的一種武器。

放棄梗圖

心得

我大四的時候正經歷非常嚴重的自我懷疑:為什麼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為什麼朋友一個個都發展的比我好?難道我真的不如其他人嗎?

正當我迷茫時,我剛好看到了《大器可以晚成》這本書,我才理解:每個人的發展歷程不同,甚至有些人到三十歲大腦才會發展完全,而在這之前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耐心,不斷探索。這個觀念帶給我很深遠的影響,讓我能夠沒有壓力地做一些看似與職涯前景不相干的事,像是閱讀、架網站、寫文章等等,而這些「小廢事」也意外讓我找到了目標。

最近我又重新閱讀了這本書,當看到「放棄」那一段時,我深有同感。我大學時念的是機械系,身邊的朋友未來幾乎都是念研究所,然後進入科技業工作,但只有我一畢業直接轉戰行銷。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我會做這樣的選擇,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就是覺得科技業哪裡不對勁。

幸好我有果斷放棄科技業這條路,因為我在行銷找到了非常適合我的工作,充滿了熱情和動力去做事,也看到了許多成長的機會,雖然薪水遠遠比不上我的科技業朋友們,但至少在行銷領域中我過得很踏實、很有成就感。

《大器可以晚成》先點出了當前社會對於「及早成功」的偏好,這樣的風氣對於那些擁有潛力但發展比較緩慢的人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然而,透過科學研究,作者強調大腦的發展實際上並不支持這種早熟的成功模式。

書中還深入探討了大器晚成者的六大獨特優勢,並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建議和思維框架。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正在經歷嚴重的自我懷疑,我認為《大器可以晚成》將會非常適合你閱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點擊打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