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筆記與心得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讀後心得

沒有夢想該怎麼辦?大學畢業後找工作,該怎麼準備履歷和面試呢?其實,就算你是個平凡到不行的人,還是可以成為企業想要的人才喔!就讓隻身在美國打拼過的 Fiona,告訴你沒夢想也很可以的職涯探險指南吧!


關於本書

本書作者Fiona,台灣人。我認為我沒有辦法介紹地很好,所以非常推薦大家去逛逛Fiona的部落格──糖霜與西裝。不只版面超可愛,Fiona 還寫了許多職涯秘辛、自我管理、心情分享等等的文章,給了像我這種迷茫的人很多力量,讓我能夠不害怕地繼續走下去。


職涯探險3步驟

許多職涯規劃理論都會用「山」來形容,像是遠方有一座山,我看了很想爬過去,因此我需要找到方法累積實力,讓我能夠征服這座山。

但是,萬一有一天,遠方的那座山,我看了完全不想爬呢?甚至,我四周都是平原,連一座山都看不到呢?

說真的,我也非常了解沒有夢想,沒有目標的痛苦,尤其是到了畢業季,焦慮的情況會更加嚴重。但我們必須要體認到的是,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我們遲早都得要踏出第一步,開始我們的職涯探險。針對我們這種「鹹魚」,作者提供了職涯探險的3個步驟,讓我們比較好上手這個該死的遊戲。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筆記與心得-職涯探險3步驟

步驟一:摸清地形,逐步探索

既然我們看不到山,總可以看到我們身邊有什麼資源吧?有誰剛進入遊戲的時候,第一步不是打開背包看一下有什麼 good shit 的呢?因此,在我們開始職涯探索時,可以試著先盤點手上的資源

什麼是手上的資源呢?其實答案比你想的還要簡單,像是學校的職涯中心、社團、學長姐、科系教授、平台、公司的說明會等等。不要輕忽每個小小的連結,因為百分之九十的工作,都是透過弱連結得來的

有些人可能會卡在踏出第一步之前,擔心「學這個對我有什麼好處?」、「第一份工作到底有多重要?會不會影響我日後的發展?」作者認為,我們的心智還沒有成熟到足夠討論「策略」的地步,任何一種探索對我們來說都是成長,也是一種面對未知情況的磨練。


步驟二:深度挖掘第一手資料

網路上找到的訊息,只能讓我們對於行業有基本的認識,並不能成為我們的優勢。我們要挖掘與我們更相關的訊息,如:

  • 哪些金融公司曾經招募過我們學校的學生?
  • 畢業以後的學長姊都任職哪些職務?
  • 所在的職位目前有在招人嗎?
  • 有在招人的話,他們看重哪些背景與特質呢?
  • 履歷要怎麼寫才會加分?有什麼大忌?

知道這些訊息可以幫助我們更精準地擬定策略,但有時候沒有被錄取,並不是因為你不優秀,而是你不知道遊戲規則。那麼問題來了,誰來告訴我們遊戲規則呢?

👍學校的職涯中心:職涯中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資源,裡面的職位是離我們最近的,申請後收到回覆的機率也最高的。

👍公司舉辦的講座、說明會:可以直接了解公司某個職位的要求是什麼,甚至可以從講著的口中挖到寶藏,像是公司最引以為傲的文化,或是最看重的硬實力與軟實力,藉此加進我們的履歷和面試裡。

👍直接聯繫業界人士:最需要事前準備的一條路,但可以讓我們精準得知我們想要的訊息,像是「這個職位一個禮拜的生活為何?」或者是「當初面試是怎麼上的?有沒有什麼小撇步?」


番外篇:如何聯繫業界人士?

聯繫業界人士的大忌就是毫無準備。在聯絡之前,我們必須要做足功課,一方面是給對方願意撥出時間的一種尊重,一方面也是不要浪費問問題的寶貴機會。聯繫業界人士,我們可以分成3個階段:

📌送出訊息在信裡面簡單提一下自己是誰,從哪裡得到的聯絡方式,說明希望如何向對方討教。不需要長篇大論,只要誠懇就好。如果沒有得到答覆,務必再寄一次信,因為對方可能只是太忙沒看到郵件,而且99%的人都沒有勇氣發送第二封信。

📌深度交流對方回信表明願意和你聊聊之後,就進入了深度交流階段。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充分準備,問好問題」。這裡舉幾個問問題的例子:

  • 最喜歡或最有挑戰性的問題是什麼?
  • 當初是怎麼進入這個產業的?
  • 這個崗位最看重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分別是什麼?

📌事後統整深度交流完不是結束了就好,至少還要稍微整理一下本次訪談的重點。另外,千萬不要一口氣寄了好多郵件,卻連誰需要再寄一次信,誰已經聊過天了都不知道。


步驟三:個人價值解碼術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經歷平凡無奇。這時可以利用個人價值解碼術,將平淡無奇的小事,化作與企業想要人才的交集。

舉個例子,像是你的職務是負責整理檔案,你可能覺得沒什麼,但如果原本一個禮拜出2次錯,一次需要半小時排除,那麼一年就有50個小時被浪費,足夠完成一個小專案了。

因此,你可以在履歷中寫下:負責幫團隊系統性整理檔案,建立檔名管理系統,一年幫助公司省下一年五十小時的人力除錯成本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筆記與心得-個人價值解碼術

求職大魔王(一):履歷

一份履歷應該花多久的時間完成呢?其實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但作者認為,當你面對未知的產業時,最好連續一個月,每天花1~2個小時研究才合理。完成之後也務必要拿給你信任的人看,請他們給你一些回饋,不要傻傻的一個人窩在房間裡苦拚,對你沒有什麼好處。

履歷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網路上隨便查都可以查到一堆,但本書提供的2個重點我認為都是經常被一般人忽略的:

1. 關聯性

履歷上的經驗,和對方想要的人才有極高的相似度,你想要的他有,他想要的你也有,就是這裡所說的關聯性。那如何寫出具有關聯性的履歷呢?

👉下筆之前,先了解對方想要什麼人才蒐集第一手資料,或者分析其他公司對於相同職位上的要求,換位思考。

👉呈現相關經驗沒有直接經驗沒關係,試著呈現相關經驗。沒有擔任過數據分析師,但你大學時有分析數據的經驗;沒有主管的頭銜,但你帶領過2個人,完成一個小專案,這就是領導力的展現。


2. 準確掌握徵才者的注意力

履歷不需要精美的詞藻,用詞太深反而難以一目瞭然,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運用徵才者有限的注意力,優化短短30秒的閱讀體驗

👉版面:把最高關聯性的重點放在最顯眼的地方,像是履歷的中間或上面。

👉用字:使用對方產業的用語、動詞。

👉句型架構:多用「擔任什麼角色+做了什麼事+造成什麼結果」。如「擔任財務研究社的教學,設計每周課程,使社員參與率多了30%」。

👉簡化句子:能簡單就簡單,可以稍微念一下看看順不順口。

👉段落:盡量富有整體感。作者提供了一個小秘訣,先用第一個細項簡介職位和主要業績,接下來的細項再詳細說明前面提過的各種業績。

👉斷捨離:再檢查一次,履歷上的資訊真的都是必要的嗎?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筆記與心得-求職大魔王(一):履歷

求職大魔王(二):面試

成功的面試就像是傳接球一樣,面試官先丟出一個問題,你還給他一個精采的答案,面試官再從剛剛的答案中,丟出下一個問題。因此,一次長篇大論,劈哩啪啦講是大忌,需要有策略地,把內容切成小小塊地講。想要達成這樣的效果,我們可以利用「主體+分支」結構來幫助我們:

主體

我是誰?我大概做過的事有哪些?來龍去脈又是如何?主體包含了2個重點:

👉自我介紹:自我介紹絕對不是叫你把生日、星座、血型、住址報出來,而是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個人品牌,抓住自己獨特的定位,像是有數據腦的行銷人、能跨領域的領導者、渲染力強的寫作者等等。接著再看看職缺與自己有什麼關聯,並且套用相關的經驗。最後,再說明自己為什麼來到這裡,就是一個很精采的自我介紹了。

👉萬用故事:同樣的一段經歷,可以解讀為不同能力的展現,可能是領導力的展現,也可以是溝通的技巧,又或者是面對壓力的應對方式。因此,我們要找一個比較「多汁」的經歷,然後事先用前面提過的個人價值解碼術來分析它,拆解成 3-5 個不同版本的故事,以應對各種問題。


分支

指的是經驗的細節內容,通常會由面試官追問。像是:「你說你設計了一套檔名管理系統,能不能詳細說一下你是如何設計的?」因此,設計好分支,讓面試官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問問題,也是一大重點。

然而,設計分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作者有提供一個小撇步給我們,那就是把想要讓面試官追問的分支,等到主體結束之後用一兩句話再強調一次。當然,要是面試官不打算問細節的話,也不要一直重複提到,那樣場面會超級尷尬。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筆記與心得-求職大魔王(二):面試

職涯爬升的7大法則

法則一:加入核心部門

重點在於看清核心技術,學習核心知識,解決核心問題。那我們怎麼知道自己待的部門是不是核心部門呢?我們可以思考如果今天這個部門倒了,會對公司造成什麼影響。如果不痛不癢,代表不夠核心;如果損失巨大,就表示離核心很近。


法則二:多做高價值,高效率的事

這裡作者用了一個矩陣清楚解釋了何謂「高價值,高效率的事」。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筆記與心得-價值效率矩陣

當我們遇到低效率的事,我們除了傻傻地做,更應該去思考有沒有系統化的解決方式,節省時間。而遇到低價值的事時,我們也要思考去執行的必要性。


法則三:看出核心問題

我們要聽出來每個問題背後的動機,目的。像是:

🙂上司要你做一份流量分析報告:
❌這個月網站流量上升或下降了多少?
⭕要怎麼吸引更多人瀏覽我們的網站?

🙂老闆要你看各個通路的銷售量:
❌各個通路的銷售情況?
⭕我要怎麼做才能賣出更多產品?


法則四:該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注意力

時間管理從來都不是重點,就算規定好一整天的行程表,沒有精神去執行也是白搭。因此,我們需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一天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時段。

延伸閱讀:《能量全開:身心積進管理》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時間管理


法則五:不要用自己的短處,拚別人的長處

短處需要管理,但不要執著於補齊。如果你在的崗位需要依賴你的短處,那你可能待錯地方了。


法則六:不要用選擇去代替努力

宣布「我不適合」太容易了,而認識到「我有問題」很難,所以很多人在選工作、選公司、選感情上,都用選擇代替努力。

有時候,我們需要撐過一段「煉獄期」,能力才會有所成長,迎接下一個上升的時刻。急著換公司可能會發現新的公司也有新的問題。


法則七:去很強的地方當最後一名

雖然當最後一名的感覺很不是滋味,但卻可以讓你突飛猛進。

作者提到了自己的「最後一名哲學」:把自己當成神奇寶貝,盡量越級打怪,等級才會升的比較快。當你在一個地方從最後一名爬到第一名之後,就換個道場吧!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筆記與心得- 去很強的地方當最後一名

可能會遇到的4種職涯心境

煉獄期

任何工作都會有煉獄期,工作給你的新意和希望,將很快地消磨殆盡。打敗煉獄期的方法光靠熬夜加班是沒有用的,重點在於要跳出舊有的框框,用嶄新的眼光去思考:我能做甚麼打破僵局?


倦怠期

當你開始覺得工作沒有意義,每天都要開會加班很煩躁的時候,你可能已經進入了倦怠期。打破倦怠期有2種方式:

👉學會自我創造新意:這是一種很有用的生命技能,因為人生有時候就是會需要自己找樂子(哭哭)。可以試著把簡報改成不同的顏色,或者挑戰每天上班走不一樣的路線,甚至是挑戰成為與難搞老闆順利合作的第一人。

👉將自己變成是自我知識的產出者:試著把在工作上的專業技能,發佈在自己的部落格或社群媒體上,或者舉辦分享會,開辦課程,把學到的傳授給他人。

職場倦怠期,並不是你被老天爺拋棄了,而是在給予你改寫人生劇本的機會。既然工作沒有新意,就自己創造新意吧!


調整期

如果用盡所有努力,還是脫離不了煉獄期和倦怠期,每天負能量爆棚,逐漸被工作侵蝕,或許是時候該踩一下煞車,調整一下了。

可以給自己一場小旅行,待在喜歡的咖啡廳或書店一整天,或者和重要的人聊聊天,散散步,讓嘈雜的心平靜下來。

說到底,人生中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你並不是不再前進,只是需要休息一下,才可以走得更遠,看得更廣。


轉變期

轉變期常常伴隨著調整期一起發生。你可能會覺得舊有的體系已經容不下你,內心有個新的認知正在萌芽。你會突然有個念頭,有種想要改變一切的衝動。

雖然聽起來很浪漫,其實轉變一點都不酷,相反的,轉變會帶來龐大的迷茫和恐懼,因為人類本來就不善於面對未知。但是在轉變的過程中,你會越來越接近自己。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筆記與心得-可能會遇到的4種心境

結語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是周星馳在電影《少林足球》中的名台詞,我超愛這部電影的,但偏偏我剛好是那條鹹魚。

還記得大四生大五的那個暑假,前女友剛跟我分手,給了我一記自信重拳時(蹦!),我著了魔似地找了一堆兩性的文章,甚至還查了女生的擇偶條件,「男生要有目標」永遠名列前茅,又給了我一記自信上鉤拳(再蹦!)。

這也讓我開始思考:沒有夢想或目標,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

國小時,目標就是乖乖的不要搞事。

國中時,目標就是考好會考,上一間好的高中。

高中時,目標就是考好學測,上一間好的大學。

大學時,突然發現前進的路好多,可以去讀研究所、直接出來工作,或者出國打工一年當成 gap year。明確的目標突然消失了,剩我一個人在原地錯愕。我也很後悔大學時沒有好好去探索各種事物,甚至讀了一個不喜歡的科系直到畢業,浪費了不少時間。

但這也發展出了屬於我的一套哲學:聲納式減法。雖然我們沒有目標可以讓我們前進,無法用「加法」來為我們的職涯鋪路,但我可以盡量嘗試多一點事物,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用「減法」來慢慢描出未來的輪廓。就像是聲納般朝四面八方發射波,波遇到障礙物會反彈回來,告訴我們哪裡不適合前進。雖然笨拙,但至少不會一頭撞上冰山,造成無法反轉的遺憾。

這也扣合了本書給沒夢想的人的建議:多方嘗試,且看且走。這本書也是我強力的定心針,讓我知道就算沒有夢想,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就算沒有目標,還是可以寫出令人激賞的故事。

謝謝 Fiona, 願意為迷茫的人,寫一本沒夢想也沒關係的秘密武器。


購書連結👉有梗:超過55個對話梗,只要照套運用,電梯簡報、打動異性、求職面談、社交應酬,讓「說得好」改變你一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點擊打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