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怎麼都在直播》讀後心得:故事是破除偏見最好的方式

你有沒有曾經好奇過,為什麼看到的移工都在拿著手機直播,講著我們聽不懂的語言,騎著我們看不習慣的電動車呢?《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將藉由一個個的故事,帶你一窺移工們的日常。


關於本書

本書作者江婉琦一九九七年生,台南關廟人,畢業於政大民族系。並於二〇一五年開始接觸東南亞移工、移民議題。曾經為了有趣的田野觀察,擲筊十一個聖杯,成為台南鹿耳門天后宮媽祖欽點仙女(好猛)。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本書《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是她的第一本著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到江婉琦 Wanci Jiang 的 Medium看看。

貫穿《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整本書的是來自作者與千歲爺爺的一段對話:

「我想問千歲爺爺,為什麼人會在另外一個人身上貼標籤?」江婉琦問。

「那個就是觀察不徹底。」千歲爺爺回答。

本書並沒有大聲疾呼,倡導大家不要對於移工存在偏見,而是透過移工一個個的故事,一個個的日常,讓我們能夠了解更全面,觀察更徹底;不需要主動撕去標籤,標籤也會自動脫落。或許,故事是消除偏見最好的方式。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關於移工改車

台灣與印尼改車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在印尼大家普遍改機車,在台灣的移工們改電動車。但改電動車其實很燒錢,在台灣買加改一輛電動車,平均要花六萬五千塊新台幣,「偉士牌電動車」可能要花到七萬,如果這台電動車是要改來參加電動車選美比賽的,甚至動輒十三萬新台幣以上。因此,改裝電動車的通常都是還沒結婚的移工,因為身上沒有那麼多的經濟壓力。

但依就業服務法第52條規定,男性廠工在台最高年限為十二年。明明能夠在台灣的時間就不是永久的,為什麼要砸那麼多錢去改裝一輛只能暫時騎的車呢?移工們的答案意外地很簡單:快樂就好。來台灣工作很悶,需要一個興趣來支撐生活。

作者曾經問過一位台灣零件老闆對於改車的看法,老闆說:「改裝,其實是一種改善。」有些電動車原廠不在乎續航力、煞車性能、避震器等,只要便宜,可以騎就好。而藉由改車,讓電動車的壽命得以延長,能抵達的地方也就更多。改裝電動車的同時,也改善了移工們的生活,從原本搭火車看不懂中文,有了電動車之後,去那裡都很方便,也比較快樂。

圖片來源:【小老婆俱樂部1】他當「台幣戰士」砸12萬改裝酷炫E-Bike  為理念而騎募款助家鄉

關於移工直播

2019年勞動部的統計中,外籍家庭看護與台灣雇主工作有困擾者,統計原因第一名為「語言溝通困難」,第二個原因是「愛滑手機、聊天」,而直播大概也在這個選項裡。單就這個數據來看,或許會給你一種移工都不認真工作的直覺。

但根據另一項勞動部的統計中,有三成四的移工看護一整年不曾放假,長期只能待在狹小的房間裡照顧長輩,唯一的放風時間可能就只有倒垃圾的15分鐘。因此,直播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自我抒發,是一種孤單時對外尋求連結的方式,更是一種喘息。

除了喘息之外,移工們直播常常也是為了分享照顧老人的方法、互相學習食譜、獲取最新的勞資訊息、遇到困難時可以找誰幫忙等等,但最多移工直播的原因是為了要告訴大家「我很好」。他們希望別人看見自己在台灣過得很好,因此在直播中,移工不惜化妝、講話活潑逗趣,表現出過得很好的樣子,只是為了證明他們好像「真的很好」。也因為如此,辛苦的時候不可以直播。

而書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直播不一定代表自己真的過得很好。但是當移工直播的時候,他可以說話,表達自己。那一刻才終於不是一枚勞動力,而是個完整的人。因為在直播的世界裡,還有聲音。」

圖片來源:《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關於移工的愛情

相信你我應該對於移工的愛情十分陌生,因為新聞媒體總是只會報導移工亂象,或者待遇多差,幾乎沒有人詢問過他們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婉琦在訪問移工的愛情時,他們十分驚訝。而從閱讀這本書後我也才知道台灣的移工除了原本的婚姻,常常會有另一段感情。

在印尼,愛情大多是「戀愛取向」,就像是正常不過的愛情,只要互相相愛,就會順理成章地在一起。但在台灣,愛情大多是「需求取向」,什麼需求呢?被陪伴的需求。我們都十分理解在外面辛苦了一整天,要是有個人能夠在家裡等你回來,問問你今天過的怎麼樣,願意一直陪伴著你,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而移工與我們一樣,也需要有人陪伴

書中訪問的移工英塔莉說:「來台灣越久,發現電話裡和家人談話的內容,只剩下錢。」當家庭的支持越來越弱時,自然也就慢慢有了被陪伴的需求。而另一位移工阿飛說:「我原本是很愛家庭的,但寄錢回去之後,老婆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台灣工作壓力又大,漸漸地,遇到另一個能夠陪伴你的人,就出軌了。」

如果我們沒有看過他們的故事,可能就無法產生同理心,自然也會認為移工怎麼可以這麼不忠誠吧。「但也不是每個移工都會出軌,也有很多對太太忠貞的例子。」另一位移工凡納度說。

photo by Debby Hudson on unsplash

結語

我在坐火車時,只要聞到特定的香水味,基本上就會知道移工們準備要上車了。而藉由觀察他們的舉止,我也有個保存在我心底,長久沒有答案的問題——為什麼每次看到的移工都在直播?

就在某個北上找朋友玩的周末,我從高雄搭火車到台北(建議不要這麼做,你會後悔),經過中壢時車廂間充滿了移工的香水味以及聽不懂的語言,讓已經搭了4個多小時火車的我,感到十分煩躁。但或許是命運準備要給我一課,讓我在閒晃台北的誠品時,意外看到了這本書,因此,我也欣然接受這貌似緣分地安排,給了這本書一個機會。沒想到看完之後讓我的心底久久無法平息,甚至還有一絲愧疚。

當看不慣某一個族群的時候,我們就會找該族群中最極端的例子,並以以偏概全的粗暴方式,強調著我們與他們的不同。但其實,只要細細觀察就會發現相同的日常:我們身在異地時同樣會懷念講母語的時光,生活同樣需要興趣支撐,孤單時同樣需要尋求與他人的情感連結,更重要的是,我們同樣身為人類,也都擁有人性

看完《移工怎麼都在直播》之後,我認為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做出評論之前,先問問自己:「我有好好去觀察、了解過了嗎?」如果沒有,或許我們可以先別急著做出結論,而是試著給對方一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思維反轉的機會,當發現對方與我們的相似之處多於不同之處時,自然有辦法同理對方的行為。就像《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中提到,我們通常都只用一張快照來理解他人,但其實六張快照才能夠讓我們完全認識這個人。

我認為《移工怎麼都在直播》適合所有人閱讀,因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描述移工的日常,更多的是能夠產生出寶貴的思維衝擊,讓你在未來在說出成見之前,能夠因為本書的某句話,提醒自己是不是真的完全了解這個人或者這件事。當這個社會能夠願意多觀察他人一點,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偏見了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點擊打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