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大學教授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故事呢?是充滿順遂,還是路途坎坷?面對未來,名師級的人物又會有什麼建議呢?《記得你是誰》收錄了15位教授的故事,讓你在與名師的對話中,找到人生的答案。
關於本書
《記得你是誰》的作者戴西.魏德蔓.道林(Daisy Wademan Dowling)畢業於布朗大學歷史系,並於2002年進入哈佛企管碩士就讀。現為 Workparent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致力於幫助在職父母過上更成功,更滿意的生活。
哈佛商學院有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在最後一堂課時,教授會講個故事,做為送給學生的結業禮。《記得你是誰》收錄了來自商學院不同教授的15個人生故事,其中有遺憾,也有洞見,幫助即將畢業的學生釐清未來,也幫助讀者藉由聽故事的方式,學到大師的人生智慧。
有時,人生就像一場荒謬考試
雷波特(Jeffrey F. Rayport)教授提起了以前在大學時的故事。大二時,還是學生的雷波特教授不知道為什麼選了一堂「動物學」,而這堂課的期末考非常奇怪,助教會推出來一輛推車,上面放了一隻「可能是鳥類」的標本,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整個標本都被麻布蓋住,只露出兩隻細細的鳥腿。
期末考的題目就是:運用這學期學到的知識,盡可能的描述出這隻鳥的遷徙模式、日常食物、交配習性,最好也把他的屬名也交代一下。
冷得要死的氣溫,令人反感的監考博士,加上不合理的考試內容,讓學生們哀號連連,甚至有位同學考到一半情緒失控,一邊破口大罵,一邊走出教室,以至於全班心情更受到影響。
雷波特教授說,其實這個故事就像是現在的商業環境——能依靠的資訊極少,阻擋視線的因素卻很多。在勾勒未來的過程中,總有雜音在影響你,也會有名利去誘惑你,而且你還必須只靠著一點點的線索,推敲出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聽起來很可怕,但是雷波特教授也有給出對於未來的建議——保持自信。不要因為擔心做錯決定而浪費大好時機,也不要因為得過且過而錯失改造世界的機會,對自己的才賦有信心,然後去幹場轟轟烈烈的大事。
「接受手邊資訊有限,將來也會如此的事實。」——雷波特教授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孔安(Nancy F. Koehn)教授說,父親的意外辭世,讓他學到了一件事:從更完整的角度去看每一個人。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孔安教授總是看到他風采迷人、意氣風發的一面。而父親走了之後,孔安教授將照片一一攤在桌上,才看見了更完整的父親,看的到他的優點及成就,也能接受他的缺點和失敗。
這次的經驗深深地影響了孔安教授,時時提醒著他要用多重的角度去看待每個人,看待自己。但是他也發現,一般人似乎只接受一種定義來決定你是不是一個成功的人,像是金錢、權力、名聲、美貌等。久而久之,形成了極端的二分法,不是美,就是醜;不是有錢到爆,就是窮到吃土;不是雄踞山頭,就是蟄伏山底。
為什麼不能用多面向的角度去看別人,尤其是自己呢?孔安教授認為,原因來自這個鼓勵追求完美的文化。這個社會讓我們以為我們有能力,也應該達到完美,在你觸及完美之前,絕對不能停下腳步。當我們發現達不到完美時,就會覺得一定是自己不夠努力,因而感到丟臉和失望。
但現實是,世界並不存在所謂「完美無瑕」,有優點,就會有缺點,證據就在閱讀成功人士的自傳時,會發現除了成就,他們一定會談到失敗與陰暗時刻。
最後,孔安教授說,練習以多面向看人的方法,可以先從自己開始,評量自身的長處以及短處,大方承認錯誤,忘掉理想中那個決策準確、收入豐厚、成就非凡、完美無缺的自己。
「既非毫無瑕疵,亦非無懈可擊,而是具備所有重要細節的完整個體。」——孔安教授
女兒教會我的事
「這是我的女兒凱瑟琳在十一歲那年夏天發生的故事」,狄隆(Thomas J. Delong)教授說。那年,女兒在拉什莫爾山下,仰望著華盛頓、傑佛遜、羅斯福和林肯總統的巨大雕像。
「這些人是怎麼當上國家元首的阿?」女兒問。
「他們都很勇敢,曾經冒險犯難努力幫助別人,最重要的是,他們改變了別人的生活。」狄隆教授回答。
「那你會改變別人的生活嗎?」女兒又問。
聽到這個問題,狄隆教授當場愣住了,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而這個問題也促使狄隆教授打定主意,要為周遭的人創造改變的機會,透過以身作則的方式,讓其他人能夠把握機會改造自己的生活,也希望透過人際互動、言行舉止,協助其他人獲得成長,提高自信,更有能力達到個人目標。
除了希望影響他人,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影響,需要做什麼事前準備。狄隆教授也說,處處都是發揮影響力的機會。買杯咖啡時,你是面帶微笑,還是悶不吭聲接過杯子?店員會覺得自己值得感謝,還是不被重視?當你辛苦工作了一整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之後,你的表現是如何?太太是感覺到了你的關心、感激和重視,還是覺得你莫名其妙?
隨時留意你對別人造成了什麼影響,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這違背了我們對於高成就者的認知。但是當你只專注於獎牌、名譽、學位、薪水等,會讓你沉溺於個人的目標和計劃裡,渴望獲得外界的肯定,變得目光短淺,也會讓你錯過許多改善他人生活的機會。
「想想看要怎樣影響別人,而不要只想到應該如何替履歷表錦上添花。」——狄隆教授
心得
這是一本充滿寓意的書,書中故事有激勵,也有溫暖。你可以根據你當前的情緒,遇到的挫折,去選擇你要看的章節,就像是在挑選你喜愛的教授上課一樣,找個燈光處,就可以享受故事的薰陶。我也覺得只要書中有一個故事能夠讓你帶著走,那也就值得了。
而書中有許多教授都提到了一個成功的關鍵因素:幸運。但這個幸運並不是指生來就擁有財富,或是贏得大樂透。只要你受過高等教育,擁有關心你的朋友,平安地活到現在,並且生在現代而不是中古世紀,你就已經擁有足夠的好運了。
這也時時刻刻提醒著我,世界上還有許多無暇思考人生,連下一餐在哪裡都不確定的人,相較之下,我十分幸福,也十分幸運。但是,好運不該只是一種先天上的優勢,更該是一種義務。面對比我們不幸的人,我們必須伸出援手,使他人得到同等份的「運氣」,進而去影響更多的人。
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大學生閱讀的書,書中的教授擺脫一如既往的嚴肅形象,轉而談論自己的故事,而這種人生觀往往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讀到一個好的故事,就能夠給你不一樣的影響。而當面對未來焦慮不安時,可以回來重新上一次教授的人生課,相信能夠少一點自我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