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給的答案1》心得:脫離迷惘的指南

每個人有迷惘的時候,如果有個人生導師能在身邊陪伴你、教導你那是再好不過了,但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就讓集結超過100位成功人士建議的《人生給的答案》來好好開導你吧!


💡關於本書

本書作者 Tim Ferriss 被稱為「音頻界的歐普拉」,他的《Tim Ferriss Show 》是第一個達成下載量超過1億的商業類型 podcast,而目前下載次數更是已經超過了9億大關。Tim Ferriss 還是 Uber、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等企業的早期投資人及顧問,並被財星雜誌列為「40歲以下的40位傑出人士」中的其中一人。著有《一週工作4小時》、《人生勝利聖經》、《人體調校聖經》、《廚藝解構聖經》、《人生給的答案1、2》。

看完 Tim Ferriss 的介紹是不是認為他對於自己的生活一定很滿意呢?答案是錯的,一切看似順風順水的人生旅程,在 Tim Ferriss 邁入40歲時發生了變化,他的內心開始出現對於人生的種種疑問,像中年危機般打亂了內心的平靜。正當 Tim Ferriss 苦惱著人生意義時,突然靈光一閃:「如果我找一群人生的大師來幫我呢?」於是,他寄信詢問了超過100位成功人士11個問題,並將這些回覆一一集結成了《人生給的答案1》以及《人生給的答案2》,而本文將挑選3個對我來說很有意義的問題進行探討。

圖片來源:富比士

💡如果可以放置一個廣告看板,你想在上面寫什麼?

這實在是個很聰明的問題,有別於詢問「你的座右銘是什麼?」這種廣告看板式的問題使人回答起來更沒有壓力。我們來看看大人物們回答了些什麼:

「說自己不是怎麼樣的人很容易,說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卻很難。」——好萊塢知名影星 Joseph Gordon-Levitt 引用自朋友的一段話。

的確,你可以貶低他人,告訴大家你才不會跟某人一樣糟糕,但,那又如何?你達成心目中的理想了嗎?批評他人會對你的整個人生有所幫助嗎?與其批評,還不如把那些時間花來做點有意義的事。

雖然我很想說自己不會批評人,但我其實常常看潮流服裝不順眼。每次看到其他人穿昂貴的衣服、鞋子時,總會覺得超級浪費錢,只差沒有和對方吵一架而已(因為我很懶)。但姑且不論「花大錢買潮牌」這個行為適不適當,我應該要告訴自己的是「對我來說,花大錢買潮牌是不適當的行為,因為我有更重要的財務目標要達成」,轉而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其實這就夠了,沒有必要去多做無意義的評論。

另外,我也想特別提一下舉重世界冠軍 Jerzy Gregorek 在書中說過的話,雖然不是他想放在廣告看板上的標語,但卻打中了我的心:

「任何有意義、能留存長久的事物,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創造出來。」——Jerzy Gregorek

在這個講求「速成」的年代,所有的課程、教學都打著「幾天見效」的標語,但若沒有仔細琢磨,並融合自己的觀點與人生經驗,我相信終究會被時代所淘汰。

最近我在奇美博物館看到展覽形容 Ed Sheeran 是個善於利用社群優勢的創作者,彷彿一出道就登上音樂界的寶座,但這只是事實的一小部分。在成名之前, Ed Sheeran 可是努力了整整七年!或許正是社會這種「報喜不報憂」的習慣讓我們以為「爆紅」隨時都在發生。而 Jerzy Gregorek 的這句話正好可以提醒我們:面對理想,我們應該要沉住氣,不斷地精進自己,並且像複利般讓時間成為我們的武器


💡在專業領域聽過最糟糕的建議?

暢銷作家 Steven Pressfield 認為糟糕的建議無所不在,如累積追蹤人數、打造自己的平台、學會如何鑽漏洞等等,簡單來說,就是教你在一些表面功夫上努力,而不去產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

我剛開始在研究SEO時,做了非常多功課,其中最多的不乏的建議就是教你關鍵字怎麼抓、該如何利用關鍵字找題材等等,當初還被唬得一楞一楞的,現在看起來完全就是Bullshit,我才不相信有人可以在自己沒興趣的領域寫一堆文章(就算有也一定超無聊)。甚至還有叫你快速衝到100篇文章的建議,雖然這樣確實會對網站流量有幫助,但我才不想把沒有內容的文章端出來給大家看。

「我們的時代患了流於表面的病,我們就像是普拉特河(Platte River),有一英里寬卻只有一英吋深。」——Steven Pressfield

而經營知名部落格 Wait But Why 的人氣作家 Tim Urban 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作家不需要費盡心思去抓住讀者的心,而是要把讀者當成是一群複製的「你」,他們喜歡你的風格,對你感興趣的內容同樣有興趣,最終也會與你相遇。

「把重心放在自己內在的作家想寫什麼,而不是揣測讀者想讀什麼,最後一定能夠創作出最棒、最原創的作品,而那千中選一、喜愛你作品的人也會找到你。」——Tim Urban

偷偷分享一下我超愛的部落客 Tim Urban 在 TED 分享自己如何對付拖延症

💡對即將進入社會的大學生有什麼建議?

《安靜,就是力量》的作者 Susan Cain 認為,為了達成某個目標賭上一切是不切實際的,尤其是從事創意工作的人。我們必須先安頓好自己的生活,有個舒服的空間、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將創意發揮至極致。

這個建議有點反直覺,我們一直被告知要義無反顧,追逐夢想。但「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這句話絕對不是空穴來風,我自己也有深刻的體驗。我發現當我為文章發布的頻率設立了 deadline 時,壓力會大到讓我無暇思考哪個部分可以更好;而那些沒有設立時間限制的文章,反而更容易讓我在下筆時進入心流狀態,產出的作品也比較有創意,也比較令我滿意。

我們再來看看行銷大師 Gary Vee 給社會新鮮人的建議:

「對未來保持耐心,對眼前講求速度。年輕人不該想著未來八年會怎樣,應該把重心放在眼前的八天。」——Gary Vaynerchuk

別誤會,目標很重要,但現在的你在做什麼更重要。Gary 看到了許多22歲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擔心25歲的生活會怎樣,卻還是天天跑夜店、追劇、打電玩。大多數人對於未來沒有耐心,對現在的每一天又太縱容了。只要你開始善用現在的每一天,就不需要擔心未來八年的生活會如何,因為你已經比別人強很多了。


💡結語

看完了這麼多高手們的人生建議後,有沒有獲得一些啟發呢?又或者你其實很混亂,每個高手各執其辭,有人說該追逐夢想,有人說要回到現實,我到底該聽誰的?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從決策專家 Julia Galef 的建議中找到答案:

「我認為建議通常都不好,因為建議無法一體適用。『勇於冒險』、『不要對自己太嚴格』、『努力工作』。這些建議的問題在於,有些人需要冒更多的險,有些人卻應該少冒險;有些人需要放鬆,有些人則是對自己太好了;有些人需要更努力,有些人早已在過勞崩潰邊緣。」——Julia Galef

這段話也是本書中我認為最中肯的建議,我們常常會跟隨著成功人士的建議去行動,但其實,我們才是最了解自己狀況的人。因此,培養出基本的判斷能力就變得相當重要,沒有人可以為你分辨哪碗是「雞湯」,哪碗是「毒雞湯」,這是你人生的課題,你得自己做決定。

無論15或是50歲,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迷惘的時候。就像是飄在汪汪大洋,一望無際。而當你陷入絕望時,正好有座「我都是這麼做的,跟著我做就對了」之島出現在視線之中,當然會想要死命抓著它不放。此時千萬要記得的是,別人的建議不需要對你負責,你要抓著誰的人生信條也完全是你的自由。但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的話,這本蘊含無數成功人士建議的書將能夠讓你少點徬徨,多點勇氣,全世界都將成為你堅強的後盾。

閱讀下集👉《人生給的答案2》心得:讓大師們引領你脫離人生低谷

相信自己,然後當個善良的人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點擊打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