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費的一年》閱讀心得:不買東西才能買到幸福?

你有沒有想過買更少來過得更精彩?《不消費的一年》是一本教你如何降低消費和簡化生活的簡約生活書籍。作者在一年內挑戰自己只買必需品、清空衣櫥、旅行世界,並從中學到了許多關於幸福和意義的教訓,這本書會讓你看到如何用更少來過得更豐富。


關於本書

本書作者 Cait Flanders 是一位加拿大的作家、部落客和演說家,以其簡約主義和個人財務管理的專業知識而聞名。她曾經是一個購物狂,但在她二十多歲時,她開始認識到自己的消費習慣對她的財務狀況和心理健康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她開始了一個為期一年的「消費限制」挑戰,透過這個挑戰她學會了如何節制自己的購物習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更注重心靈上的豐富。

《不消費的一年》正是她進行消費限制一整年的回憶錄,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個人財務管理的指南,更是一個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故事。使我們在進入作者世界的同時,能夠獲得一些人生啟發。

影片來源:Cait Flanders|Talks at Google

作者進行消費限制的契機

如同書名告訴我們的,這是一本關於減少消費的書籍,因此你可能會認為作者天性節儉,才有辦法省錢省到出書吧?其實不是的。Cait 在書中提到她爸媽以為她有乖乖存錢,但其實她把錢全都拿去喝酒嗑藥;自從擁有第一張信用卡開始,就身陷債務;隨意地暴飲暴食,使她的體重一度來到94公斤。

直到某天,她發現自己竟然總共欠下了3萬美元的債務,信用卡只剩100元的額度(要撐6個禮拜)。因此她只好暫時搬回爸媽家中的地下室,任由無數自責、失落的淚水浸濕枕頭。

但人生跌到谷底是有好處的,這代表狀況不會再更糟糕了,妳也只有往上爬一個方向而已。因此,Cait 下定決心改變生活步調,戒了好幾次沒戒成功的酒、體重也漸漸恢復正常,更重要的是,她奇蹟似地將債務全數還清。雖然值得慶祝,但擺脫債務壓力卻也讓她重回衝動消費的習慣中。

或許是因為從小爸媽灌輸節儉的觀念,她心裡一直有個聲音在質問著她:妳買的東西是真的需要的嗎?難道妳不能花少一點的錢或日子嗎?於是,她突發奇想,以實驗的精神,給了自己為期一年,有著消費限制的生活。

Cait 先是在部落格上宣佈消費限制的計畫開始(這樣可以提高將做之事的成功率),接著,她便開始整理房間,將不需要的物品全數捐出。尺寸不對的衣服?不會胖回去的,丟掉;以前很喜歡的CD?網路上也聽得到,丟掉;根本沒看過的書?反正以後也不會看,丟了吧。發生在房間中的大革命,最後由空間獲得了勝利。她也發現,有些你以為很重要的東西,丟了其實也不會世界末日

她開始了消費限制,並且規定她未來一年的購置品項。「除非有必要,否則不買」則成為了她的理想目標。

圖片來源:反正我很閒

如何進行消費限制?

首先,進行消費限制時要列出一張清單,這份清單包含了三個項目:

  • 可購買項目:用完就要買,屬於缺乏基本上就活不下去的品項。如:生活雜貨、清潔衛浴用品、化妝品等等。
  • 不得購買項目:沒有也不會怎樣,或者你想要停止支出的品項。如:咖啡、衣服、書籍、電子產品、Netflix會員等等。
  • 可購買清單:例外品項,但購買前需要謹慎思考過。如:參加宴會的禮服、運動鞋、用了13年的床等等。

上面都是 Cait 舉的例子,實際品項則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調整。例如我是不看書會死的那種人,那麼書籍就可以列在可購買清單中;而最近我在戒除飲料,飲料就會被列在不得購買項目中。

這張清單的用意並不是綁手綁腳,限定民生用品可以買,享樂物品就一定不能買(你當然可以將衣服列在可購買清單中);而是要協助你將原本看到商品時才做「評估」的這個動作,提前到在家裡,頭腦最清楚的時候執行。況且,消費限制原本是要來幫助我們的,如果最後造成生活的不便,就本末倒置了。

另外,作者特別提到絕對不要因為特價就抱著「先買起來,以後會用到」的心態,因為很多物品都是要等到真的匱乏一段時間之後,才會知道它的重要性。很多我們以為用的到的東西,其實都躲在櫃子裡好久沒有拿出來用了,不僅浪費錢還占空間。不信?打開你的櫃子就可以證明了!


消費限制後的學習與成長

經過了不消費的一年,作者獲得了2個重要的啟發:

1. 慾望是一種惡循環

慾望循環大概是長這樣的:慾望→用錢購買→催生更多慾望→用更多錢購買。而這正是消費主義不斷在洗腦我們的事。流行藉由不斷更新,以及在攝影棚內拍攝的精緻人像,來說服你不夠好、不夠完美;而當你中計買了更多商品之後,新一波、強度更高的廣告就會找上你,彷彿在對你說:「你以為你夠好了嗎?還差地遠呢!」

要打破這樣的惡循環,關鍵就在第一步——慾望。唯有降低欲望,循環才會停止(賺更多錢只會讓慾望膨脹地更快)。作者發現一旦減少慾望,就不需要買一堆東西,當然也就不必為了財富汲汲營營。

2. 消費行為的本質

經過清理家中的物品之後,作者發現其實過去的人生都在購買「想要」。也就是說,物品反射出了作者心中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但購買真的就可以成為「那個人」嗎?答案當然是否,要是達成理想可以用錢解決,那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了。

而這樣的消費行為源自於作者的自卑感,她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不相信自己原本的模樣,所以尋求物質生活,想藉此改頭換面。或許我們該從源頭解決,思考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消費是否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更接近理想一點。更重要的是問自己:「我為什麼會想要這個東西?這反映出了我哪方面的不足?」相信經由不斷質問的過程,我們會更加地認識心中最原始的自己。


《不消費的一年》心得

常常會逛FB的「閱讀人同學會」的我,偶然間看到了介紹這本《不消費的一年》的文章。書評作者用輕快的筆觸以舒服的排版,馬上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再加上本書的粉紅色的書封,根本就是為我設計的,因此我一看到馬上就手刀購買了。

而即將北漂的我,最常被給出的建議就是:「你確定要去台北?存不到什麼錢欸。」生性鐵齒,物慾又極低的我,自然是不相信這套說法,但儘管如此,還是會有自我懷疑的時候。因此,我想要參考本書「消費限制」的作法,試圖讓生活更加簡單,幸福感也不會大打折扣。

而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我發現其實幸福不一定要花錢才買的到。很多時候,簡單即是幸福。就像是《小王子》作者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說的:

「設計師知道自己的設計已經達到完美,不是因為再也沒有東西可添加,而是再也沒有東西可以拿掉了。」——法國作家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我也打算搬家去台北時,來一次「物品大盤點」,同時列出我的消費限制清單,並且每個月上傳本月成果到IG上,以宣告的方式增加消費限制成功的機率,也希望可以讓朋友的消費習慣激起一點漣漪。但最重要的是,我打算要更加愛惜我的所有物,因為我有時候發現我真的是一個暴力狂。希望可以藉由物品盤點的方式,改善我不愛惜物品的壞習慣。

我認為這本書很適合那些想要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或者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意或迷茫的讀者。或許你可以從這本書獲得一些啟發和勇氣,嘗試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和物品,並尋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點擊打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