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本書》讀後心得:你是在看書,還是真的讀懂一本書?

你還記得最近閱讀的書中內容是什麼嗎?你是不是常常看完一本書,睡個覺起來就忘光了呢?就讓樊登讀書的創辦人,教你如何不浪費時間,不浪費金錢,真正地「讀懂一本書」。


關於本書

本書的作者樊登是樊登讀書會的創辦人,現名為樊登讀書,目前註冊會員超過3300萬人,曾經靠著說書及讀書創下三天應收超過2億人民幣的驚人紀錄。樊登精讀歷史、哲學、商業理論、管理學、心理學的新知,可以說是一個「行走的百科全書」。著有《已讀不悔》、《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可複製的領導力》、《讀懂一本書》等暢銷作品。

《讀懂一本書》可以讓你了解閱讀如何實質幫助我們,在變動時代中保持韌性,甚至改變人的一生,並且提供方法幫助你真正的去讀懂一本書,不會過目即忘,浪費時間,也浪費金錢。

而我認為本書的架構可以化為一個流程,從如何選書、如何讀書、如何解書、最後到如何說書,並且會在最後附上作者的推薦書單。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如何選書?

作者認為,選書時主要有2個原則,分別是科學性建設性

科學性

首先,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科學。牛頓當年完美地解釋了重力,但那些公式也只是剛好符合我們的認知而已,你沒辦法說牛頓第一定律永遠正確因為任何定律在未來都有被推翻的可能。

這就代表我們不能夠相信科學了嗎?正好相反。科學最重要的精神就是開放性,什麼是開放性呢?簡單來說,只要你能夠證明他是錯的,他就改因此,具有科學性的書至少都是當代最具可信度的書籍。


建設性

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該追求「極致的科學性」,因為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極致的科學性。有時候我們需要在意的是:書中歸納出的智慧,是有建設性的,是值得學習的,這樣就夠了。

只要符合以下3點其中一點,我們就可以說這本書是具有建設性的書。

  • 為我們生活帶來新的意義
  • 使我們產生強烈的動力
  •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

其它

另外,選書時以下幾點也可以作為參考:

  • 出版社
  • 作者背景
  • 推薦人
  • 推薦書單(如:比爾蓋茲的推薦書單)
  • 其他書籍提到的參考書目
  • 印刷、翻譯品質

如何讀書?

閱讀前需要摒棄的壞習慣

  • 一邊看書,一邊玩手機?
    閱讀時旁邊放著手機非常容易讓你分心,而分心才是最消耗精神的來源。因此,在閱讀前,先把手機收好。
  • 遇到不懂的,看到懂為止?
    我們在閱讀時,一定會碰到某個詞、某個段落過於艱深,此時,你可以選擇繼續往下讀,因為閱讀中斷會破壞你閱讀時的樂趣和快感當你太過拘泥於要把某一個地方搞懂,你很快就會發現那本書讀起來沒意思了。

目的性閱讀 vs 自由閱讀

閱讀有2種方式,一種是帶著目的去看。像是你今天和另一半溝通發生了問題,於是你去看了《非暴力溝通》。遇到問題,就去從書中找答案,這就是「目的性閱讀」。

但其實還有一種閱讀方式更令人享受,那就是「自由閱讀」。沒有目的的閱讀不代表沒有價值,有時候,影響一生的觀點,往往都不是刻意尋找的自由閱讀帶來的心靈衝擊,將會比帶著目的閱讀更滿足,因為這是更高級的一種探索。


如何解書?

把一本書變薄

在閱讀時,最重要的就是不斷的問自己:

  • 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
  • 這本書的寫作背景,也就是現狀為何?
  • 這本書提供了什麼解決方案?

特別留意每一本書的結尾,因為那正是書的意義所在這本書講這個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希望我們可以達成什麼效果?作者希望大家讀完這本書之後有什麼感受?一般來說,好的結尾會讓整本書的價值昇華。


知識反芻

首先,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不要畫重點,唯一該做的事情就是沉浸在書中,全心全意地感受它。

看完之後,給自己一段時間間隔,時間差不多是一週。一週之後,書中的內容也差不多忘記三分之二了,此時再照著書中章節的順序,一邊回想一邊畫心智圖隨著回想的過程,遇到不熟的,想不起來的,再回去翻翻書,畫畫重點。經過了回憶的挑戰,對內容的記憶力就會更強。

畫完第一次心智圖之後,你要做的,就是再畫一次心智圖(什麼?),只是這次是照著你的理解畫,你可以重組章節,合併重複的內容等等。這個步驟更難,更考驗一個解讀人的水準。

最後,再利用第二次心智圖,把濃縮好,屬於你的知識,用說書的方式說給別人聽。


該在哪裡畫重點?

作者總結了八條評判標準,分別是:

  • 概念被清晰界定
  • 感覺問題很嚴重時
  • 某種解釋令你意外
  • 有遞進關係,如時間上的
  • 劇情轉折後的內容
  • 如何用不同面向看同一事物
  • 心靈衝擊
  • 有趣的小故事

如何說書?

作者在書中提到,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說書因為說書是一種「沉浸式學習」,當你是以輸出為前提閱讀一本書時,你就會隨時保持敏感,尋找哪裡才是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

說書5能力

  1. 邏輯思維能力
    需要把大前提、小前提、結論表現出來,也就是邏輯學中的「三段論」。
  2. 大局觀
    不要脫離主軸,圍繞在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怎麼驗證這個假設?結論對我們每個人有什麼意義?
  3. 語言能力
    最重要就是簡潔、幽默、說服力。想要說的引人入勝,可以多看電影,多看喜劇。
  4. 同理心
    也就是換位思考,思考聽眾在聽到哪句話時會有哪些反應。

  5. 這是最重要的能力。當你熱愛你所做的事,一切都會變得有意義。

說書2原則

說書有2個基本原則,二次創作尊重原著

這2個原則看似互相矛盾,其實不然。你不能全部都照著書中內容的唸,必須在閱讀之後,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文字,再進行輸出,這叫「二次創作」。

但同時,你輸出的內容又必需符合作者的立場。重點是,你的任務是要證明作者的觀點是對的,而不是你的觀點是對的,而這就是「尊重原著」。


建立坡道

說書的一開始,請把書中最精華的部分放到這裡來說,作者把這段叫做「坡道」。坡道的用意是讓觀眾一聽到就被黏住,覺得一定要繼續聽下去,深怕自已錯過了這段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不要想著把好貨留在最後面,觀眾比你想像中的還沒耐心。

那什麼東西適合拿來當坡道呢?作者認為,可以從書中最打動你的一處入手。或者,可以把令你耳目一新、腦洞大開的的地方放到這裡講。你甚至還可以說說書中有趣的小故事,讓觀眾有代入感。要是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內容的話,就直接開宗明義,說說書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吧

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在說書時,千萬別謙虛,別說:「雖然我可能講得不是很好,但……」觀眾會覺得,既然講的不是很好,那就不要講了。別廢話,直擊主題比謙虛還更重要。


結語

我是在去年入秋才開始接觸閱讀的,一開始我給自己訂了一年閱讀40本書的目標,雖然最後有達標,但總覺得讀完的收穫似有似無,好像只是在追求「40」這個數字而已。我也是直到最近,才慢慢摸索出如何萃取知識,輸出內容,也幸好看了《讀懂一本書》之後,我學到了如何更有效率地「把一本書變薄」。

本書雖然側重於說書,但我認為其實換成「輸出」也可以。你把一本書濃縮成文章,錄製成podcast,或是拍成說書影片,幫助你梳理思緒,同時也為周遭的人提供價值,都會比單純看書來得更有效果。書中建議的「心智圖」更是能讓你記熟每一本書的重點。


而樊登也說,對於一個人的發展,要抱持著一顆「將然」的心。就算一開始做得不好,慢慢地你也會變好,因此不要抱怨自己做的事情沒人注意,或者其他人覺得很爛,找到自己的市場,慢慢做,堅持做,做著做著,觀眾就會出現了,這是一種趨勢,是一種變化,是一種「將然」的態度。


購書連結👉讀懂一本書: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樊登讀書」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祕密完整公開


附錄:作者推薦書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點擊打開目錄